好書推薦~好行銷...
1.請看工商時報或雜誌,提出成功產品例子。
善用Web2.0的網路特性,化為產品的銷售戰略,
成功抓住錢脈,EeePC是很好的例子。
相較於既有的筆記型電腦市場,
華碩的EeePC以使用者為出發點,
強調「夠用、好用」的價值,
目標客群以小孩、學生、家庭主婦為主。
這些消費者需要用電腦,但功能不用太繁複,可以上網、打MSN就好,
打出「Easy to Learn , Work, and Play」廣告文案,帶動平價筆電風潮。
2.同上題的方法,提出新產品失敗的例子及成因。
日本知名設計師卷波宰平曾接下美國起司大廠KRAFT進軍日本的案子,
不但做包裝設計,連廣告都一手包辦,但最後銷售量卻出奇的差。
後來他說道:現在看來,是因為當時日本消費者無法接受融化的起司等同於美味,
所以即使設計和廣告都表現起司有多好吃,卻無法打動消費者。
這讓我體認到跨文化的差異,即使有機會重來,我也不認為可以勝任。
所以各國的文化不同,對產品的銷售也有很大的因素,
就像外國人也難以接受日本的納豆一樣。
3.產品生命週期與消費者對新產品採用過程有何關係?
產品生命週期:推出>成長>成熟>飽和>死亡
新產品在成長階段,若能被消費者普遍採用,便是成功的開始。
大的量會降低成本,進而帶動更快的成長。
4.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採用過程在其他社會行為上是否有相似的例子?
採用過程:識知>感興趣>評估>嘗試>採用
以企業準備採用新進員工為例:
首先面試(了解、興趣階段)
篩選(從眾多求職者中,進行評估階段)
試用期(嘗試階段)
正式員工(採用階段)
5.如果一個人是產品,本篇內容來進行產品策略是否依然有效?
產品遠超過有形的東西。
如果以人來比喻產品,例如偶像明星,
都需要經過行銷的包裝來賦予他有形跟無形的價值。
不過,拿產品跟人做類比可能有缺點。
人誕生、成長、成熟、然後死亡,但產品未必如此。
市場和有決定權的人可決定其生命週期。
1 則留言:
看過你的1,2題答案,你做得很好,剩下的繼續努力。
張貼留言